查看原文
其他

在大自然中,孩子能学会的3种品质 |《与孩子重回自然》

斯科特·D.桑普森 此念 2024-04-30

▲ 图片来源:Vivian Mineker

本文来源于《与孩子重回自然》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斯科特·D.桑普森(Scott D. Sampson)

导读

大自然对我们都是有益的,就连与一株盆栽植物待在一起也能促进你的健康!大自然有能力减轻我们身体和情感所受到的“直接伤害”。如果你感到压力重重吗?那就去森林里散步吧。


什么年龄开始接触大自然最好?答案是越早越好,自出生那一刻起,甚至在出生之前。大自然对童年,童年中期,青春期都有不同的接触方式和意义。(详见上一期)


《与孩子重回自然》的作者桑普森博士,是一位恐龙古生物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他提炼了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本书是提供给父母、教师的行动指南,展示许多引导孩子爱上大自然的方式。



cinian



斯科特·D.桑普森

加拿大籍古生物学家

1993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获动物学博士学位

曾经担任美国丹佛市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和收藏部副总裁兼首席馆长

目前担任美国加州科学院执行主任

以“古生物学家斯科特博士”的身份

担任知名儿童电视系列片《恐龙列车》

(Dinosaur Train)的主持人和科学顾问



01

地方的力量

发现附近的大自然

▲ 图片来源:Vivian Mineker

只有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温德尔·拜瑞(Wendell Berry)


1947年,诗人W.H.奥登(W. H. Auden)创造了一个词,“恋地情结”(topophilia),其意思是“对地方的热爱”,指人们经常与自己居住的地方形成情感纽带。我决定借用这个新词来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恋地情结假说”,即我们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与当地的生物和景观缔结纽带的偏好,这是从我们以觅食为生的祖先那里继承来的。


如果恋地情结假说成立,它将对当今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从育儿和教育,到建筑和城市规划,再到政治和艺术。


一方面,人类与大自然缔结纽带的最有效的启动时机很可能就是在童年早期,即从生命中的第一年到6岁这一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


另一个启示是,在培养与大自然的纽带方面,与其定期从动物园到国家公园的各种各样的环境中接触大自然,可能还不如在某个单一的、很可能是位于本地的地点花大量时间在户外活动更为有效。另外,在成年导师的帮助下与大自然缔结纽带是最有效的做法。


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对本地的挚爱之情,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口头传诵的本土文化中的人。同样明显的是,恋地情结茁壮发展所需的文化强化行为是与地方感密切相关的。这里的关键教训是,童年时期的大脑实际上是由经验塑造的,所以我们最好认真思考应该让孩子们接触到什么样的经验。


童年中期最大的渴望之一是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独立。这一阶段的孩子觉得自己必须将新发现的能力加以运用,去体验新的领域:地理的、社会的、情感的和智力的。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一座有几丛灌木和一些泥土的后院可能已经具有足够的野性了,但对于处在童年中期的少儿来说,野性可能意味着沿着一条两岸有树林的城市溪流行进。先前那种待在温馨的“爸爸妈妈安全室”里的渴望被一种破门而出、探索新领域的渴望所取代,而且通常不需要成年人的陪伴。


熟悉的事物和平凡的事物具有不可低估的力量。我们通过与某一特定地域的近距离亲密接触学会了对地球做出反应……我们需要认识到改变事物的魔力就发生在不起眼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或者应该有一条时常探访的沟渠。因为只有沟渠——以及田野、树林、峡谷——才能教会我们足够关心大自然。


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自然指导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放松控制,让他们有自由和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并经常光顾那里。




02

人类究竟是如何

与大自然建立有意义的终身联系的?

▲ 图片来源:Vivian Mineker

大量的、日益增加的证据表明,爱上大自然的最佳场所就是你碰巧所在的任何地方。


经过若干年对已发表研究成果——涵盖了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的钻研,我发现了在促进与大自然联系方面最关键的三大主题:


第一、体验(experience)


第二、指导(mentoring)


第三、理解(understanding)


这三个元素适用于童年的所有阶段,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体验(experience)


与大自然的有意义的联系首先是通过第一手的、多感官的体验建立起来的,它们来自在自家后院中度过的大量无组织玩耍的时间、在公园里度过的周末,以及偶尔进行的野外旅行。我们需要与当地的动植物和景观进行亲密接触。


教育也必须是体验式的,在课堂内外交叉进行。当我们用全套感官直接感知和反思科学概念时,这些概念会变得格外令人难忘和充满意义。


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还必须通过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和毛孔来加以吸收。


那么,什么样的活动最能让孩子与大自然建立联系呢?


第一项核心日常活动是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即经常到外面的自然界中去。最好能每天出去。最低目标应该是每周出去3~5次。对于幼童而言,这种户外活动可能几乎纯粹是玩耍。


从童年中期开始,就可以让其他强大工具发挥作用了,比如漫游和蹲点观察。漫游,或四处游荡,是指在没有任何特定计划或目的的情况下穿行于大自然景观中。


漫游者的态度属于开放的好奇心。漫游的理想场所就是当你产生冲动时,随时可以动身前往的地方。漫游的步伐通常是缓慢的,因为快速运动会让人很难运用所有感官并扩大意识。漫游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一小群人结伴而行。


几乎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可以去漫游,不过,孩子越小,你就越需要关注他们的需求。超越时间的感觉很重要,所以要把手表和其他计时器收起来。


蹲点观察,可能更具深化与大自然联系的潜力。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地方,可以在大多数日子里安静地守在那里,仅仅是观察——运用你的全套感官。


与漫游一样,这么做的最佳方式是打开那些意识通道,延伸你的感官。


你能听到的最遥远的声音是什么?微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空气和土壤的感觉如何?你能辨别出多少种不同的鸟叫声以及其他声音?一天又一天,守在同一个地方,这么做能让我们与大自然产生一种层次更深的联系。


你应该在哪里进行蹲点观察?


规则是这样的:你经常去哪里,哪里就是最佳观察点。因此,根据定义,它应该靠近你每天出没的某个地方,通常是你的家。因此,前廊、后院,甚至喂鸟器旁边的窗户都是绝佳观察点。


你可能对完美的观察点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憧憬,比如说在海滩上或是在潺潺的山涧旁,然而,除非你恰好生活在这种地方,否则你就需要调低期望值,这样才不会让完美主义与有用性为敌。


此外,你很快就会知道大自然无处不在,几乎任何地方,包括城市的中心地带,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蹲点观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静止。养成静止的习惯能带来多重好处。


第一,它可以让头脑平静下来。正如冥想者早就体会到的那样,静坐有助于我们观察自己疯狂转动的念头并让它们放慢速度。


第二,安静的头脑和身体能让你更容易打开感官并意识到你所处的环境。


第三,当你处于静止状态时,动物们更有可能出现,展开它们的日常生活。大多数时候,我们丝毫不知道自己对周围的大自然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举一个最好的例子,你很快就会发现,在你出现后,大约要过上15分钟,鸟儿才会恢复它们的基线行为。

 

第二项核心日常活动是“讲述当天的故事”。这意味着鼓励儿童讲述他们日常的户外冒险故事。可以问:“今天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你发现的最酷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就是启发交流,然后巧妙地用更多的问题把故事引出来。


讲故事可以而且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最显而易见的方式是口头叙述,但也可以包括日记和绘画。


绘画是讲故事的绝佳切入点,尤其是对幼童而言。孩子可能会画一棵树或一只蝴蝶,或是任何能够吸引她注意力的东西。


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来说,素描和写日记是一种强大的组合工具,可以引出各种各样的叙述。诗歌是一种鼓励儿童在讲故事时找到焦点的特别好的工具。


无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活动,都不应该进行太长时间。对于比较年幼的儿童来说,最多持续几分钟即可。绝对不应该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项任务。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会喜欢回头去读自己的大自然日记,看看自己的观察、写作和绘画技能有了怎样的提高。日记还提供了一种持久的记录,展示出理解方面的进步,以及与大自然不断加深的联系。


最后,值得一提的讲故事工具是大自然展台。你可以考虑为孩子留出一张桌子,让他们摆放自己的最新发现。石头、木棍、松果和骨头都是很棒的收获。你甚至可以鼓励他们收集活的小生物,比如虫子和蜥蜴,暂时先放在干净的容器里(当然,得留些透气孔),然后再放生。随着新的发现不断到来,这个迷你动物园里至少有一部分东西是可以被不断更换的。大自然展台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可以成为孩子引以为傲的策展场所。


讲述当天的故事也可以采取一对一或小组的形式完成。许多家庭都有讲故事的传统,经常是在餐桌旁进行。如果你的家中没有这样的传统,不妨考虑从现在做起。故事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种奇妙的相互联系的方式,通常辅以充满情感的欢笑和泪水。让一群孩子分享他们的大自然故事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比较害羞、内向、说话轻声轻气的孩子来说,观看其他孩子讲故事可能是最大的鼓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开始不愿意讲故事的人往往会变得勇敢而强大,当他们表达自己在户外活动中的兴奋感时,他们会直视你的眼睛。集体故事会还有分享知识的额外好处。所有个体相互学习,随着新见解的火花迸发出来,他们自己的故事也会获得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二、指导(mentoring)


导师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传授信息的专家。成绩斐然的导师们都是听得多、说得少。在关键行为方面以身作则。他们密切观察,激发好奇心,并通过提出稍稍超出学员的意识和知识极限的问题,来“诱导”学员说出自己的故事。当一名有效率的导师意味着成为一名共谋者、一位探索伙伴、一个努力寻找线索的人。这意味着要有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孩子们所参与的活动应该侧重于培养想象力的玩耍而非信息消化。


自然导师要扮演三个不同的角色。


首先是教师,即传递信息的人。


其次是提问者,总是力图通过提出下一个问题来激发好奇心和参与。


最后是诱导者,能够利用孩子的渴望去拓展他的知识边界。


经常需要抑制提供答案的冲动,转而考虑如何用一个具有挑动性的问题来扩展孩子的学习体验。


导师提出的问题有三种类型:简单、适中和困难。简单型问题完全在儿童的理解力能驾驭的范围之内,往往以快速的、一连串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培养自信心和保持高度的热情。相比之下,适中型问题的目的是拓展知识的边界,推动孩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得出新颖的结论。这种拓展类问题最好留在一系列简单型问题之后提出。最后,困难型问题超出了孩子的知识范围。这些问题可以制造谜团,促使孩子们花上几分钟、几天,甚或几年时间去搜寻线索。


对于上述三种类型的问题,推荐了以下的配比:简单型占70%,适中型占25%,困难型占5%。简言之,你的大部分问题都应该有着明确的、提振自信心的作用,偶尔穿插一些拓展边界的问题,打破边界的问题则非常罕见。大多数时候,提问顺序应该从简单型问题开始,然后尝试进入适中和困难型问题。因为困难的问题往往与直接提供答案有着同样的效果,即扼杀好奇心而不是增强求知欲。


作为一名自然导师,别忘了完成你的核心任务,也就是开展核心日常活动,例如漫游、蹲点观察、讲述当天的故事,以及提问。


第三、理解(understanding)。


这里要强调的是理解一些宏观理念。太阳的能量是如何在你们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物质是如何围绕着太阳循环,从植物到动物再回到土壤中的?你们当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的食物和水从哪里来,你产生的废弃物又往哪里去?多证据表明,如果你先构建一些大的理念,然后通过添加事实来充实它们,学习效果就会更显著、更持久。


什么是宏大理念?


第一个宏大理念是,任何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交织在一起。

 

第二个宏大理念是通过时间建立的联系,即进化。


科学将大自然划分为“组块”或“学科”:地质学是对岩石的研究,昆虫学是对昆虫的研究,等等。在每一个学科领域中,科学家又进一步将他们的研究对象分解成一系列更精细的部分。例如,动物学家会从物种、有机体、细胞、基因等诸多角度来研究动物。然而,这种沿袭了数个世纪的重部分、轻整体的偏见限制了我们将大自然作为主体来加以理解的能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并不支持这种聚焦于客体的近视。例如,可以说,生物学给我们上的最重要一课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属于一个拥有数十亿年历史的大家庭。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深刻见解尚未深入人心。即使是我们这些完全接受生物进化学的人也倾向于将大自然视为有待开发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亲人。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往往认为自身植根于充满活力的大自然景观中,到处充满了具有亲缘关系的事物。在我们努力培养健康儿童,寻找一条欣欣向荣、可持续的通往未来之路时,我们可以从这种古老的智慧中借鉴很多东西。


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用——将大自然视为主体的新眼光来看世界,我们就需要助长他们从充满活力的生命角度看待大自然的固有倾向。


试想,如果大部分科学学习在户外进行,与自然界进行直接的、多感官的接触;试想,如果学生受到鼓励,通过了解某个地方的深层历史和生态运作方式培养起一种有意义的地方感;试想,如果导师和教育者较少强调物种名称和躯体部位的识别及功能(例如在讲解花或昆虫时),而是把重点放在所有有机体(包括我们人类在内)都是密切相互联系的感官生物这一理念上,那会怎么样呢?


关于自然指导工作,自然作家巴里·洛佩兹(Barry Lopez)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以下是他撰写的优美概要:在森林里,能最快为孩子打开的门是那扇通向最小房间的门,你只需知道每样事物的名称即可。但通向大教堂的门是以缄默慎言为标志的,需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鼓励孩子培养敏锐的感官。如果你要开口说话,你应该说,并且最多也只能说:“这一切是多么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呀!”——以表明从这一感悟中可以获得多么持久而强烈的和睦感。


由于大自然能带来诸多生理上的益处,所以它是一种适合几乎任何学习类型的绝佳场所。如果你是一名家长,不妨考虑让孩子在户外做家庭作业:读书可以坐在树下完成;如果能用一根木棍在泥土或沙子上演算,数学作业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这里有一项简单的活动,可以用来启动与大自然建立联系的行动。带一个或多个孩子走到户外,去后院、校园或公园里,引导他们寻找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大自然事物,可以是花、叶子、树木、石头、云彩,或者其他任何东西。一旦孩子们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就让他们非常、非常仔细地观察2分钟——研究细节、触摸、闻味道,以及聆听和品尝。接下来,递给孩子们铅笔和纸,让他们花几分钟时间画出他们选择的对象。


无论他们画出了什么样的作品,千万不要去评论图画的质量,无论是好是坏,否则会把活动目的变成艺术而不是练习本身。相反,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观察到的细节上。对于学龄儿童来说,下一步是让他们就自己的花朵或石头写一些文字——可以列举一些特征,创作一首诗,或者写一两行话来说明他们为什么会选择那样东西。最后,让他们大声分享自己学到的或发现的令人惊讶的东西。


这种活动最适合在人数不多的儿童(或成人!)小组中进行,他们常常会被别人的选择和见解所吸引。绘图是关键,因为它会用到大脑的不同区域并增强记忆。这项练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言而喻:让一位成年导师对大自然以及儿童们的观察成果表现出兴趣。就是这样。观察、绘图、写作和分享。




03

青少年与大自然

▲ 图片来源:Vivian Mineker

公共服务是通向大自然联系的途径。


有时候,青少年就像是外星物种一样,或者至少是大脑被外星人暂时劫持的人类,长期以来,青少年一直被视为正在形成中的谜一般的事物。


之所以青少年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因为不断增殖的脑细胞,所以青少年非常适合学习和创新。与童年中期的儿童相比,他们的抽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能力以及道德和伦理推理能力都大大增强。


在生命的这一阶段,大脑首次能够理解人类能达到的最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我们要到青少年期才能开始理解我们在这浩瀚宇宙中的位置,开始理解“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


那么,大自然能对青少年发挥什么作用呢?


野生大自然提供了绝佳环境,可供青少年与同龄人一同接受大胆却不至失控的挑战。而且,如果有其他同龄人参与的话,青少年往往会非常热衷于户外活动。


1992年4月29日,一个叫作胡安·马丁内斯(Juan Martinez)的孩子躲进了洛杉矶中南部的一个浴缸里,这时他家附近枪声此起彼伏,暴乱肆虐。若干年后,马丁内斯成了一名愤怒的九年级学生,就在他考虑加入当地的帮派谋生时,他得到了一次选择机会:被拘留数周或是加入“生态俱乐部”,他选择了后者。


15岁的他获得了第一次荒野体验——一次为期2周、令人脱胎换骨的怀俄明大提顿公园生态俱乐部之旅。马丁内斯回家后,开始热衷于让更多城市年轻人参与户外活动。他在洛杉矶参与成立了环境正义青年团学会。今天,他已成为“北面”(The North Face)品牌代言人、《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的探险家新秀,以及塞拉俱乐部基金理事会史上最年轻的成员。他还是“儿童与自然网络”的“自然领袖网络”负责人。在马丁内斯的努力下,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其中有许多也是来自城市中心区的孩子——正在与大自然建立联系。


胡安·马丁内斯令人惊叹的经历蕴含了若干启示。


第一个启示,与大自然建立联系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尽管这一切总是越早开始越好,但马丁内斯和其他许多人都表明,任何时候去做都来得及。


第二个启示,在正确的指导下,年轻人往往会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马丁内斯很快就成为那些力图让其他年轻人与大自然建立联系的年轻领导者们的强大榜样。


第三个启示,公共服务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大自然联系形式。通过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为他人和大自然而工作,我们必然会加深自己对大自然联系的认识。、


“找到你在这颗星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那里坚持不懈地努力,并承担起责任。”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公共服务是通向大自然联系的途径。


到荒野中去


荒野为体验大自然提供了完全不同的、异常强大的机会,恰似一场深度挖掘我们情感的宏大感官盛宴。没有任何虚拟模拟可以与正面遭遇驼鹿、郊狼或冰川覆盖的崇山峻岭相媲美。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荒野中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能唤醒感官、激发深刻的思想和感受,而且常常能带来至高无上的体验,深化与大自然的精神纽带。


许多研究检验了荒野对青少年的影响,其中最全面的一次或许是在耶鲁大学的斯蒂芬·凯勒特(Stephen Kellert)和维多利亚·德尔(Victoria Derr)的主持下进行的,研究对象包括700多名参与者和三大荒野探险项目提供方:户外拓展训练、国家户外领导力学校(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以及学生环境保护协会(Student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它们大多数都遵循类似的模式:把参与者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待上一到两周,设计能够拓展头脑、身体和情感边界的富有挑战性的体验项目。无论是什么活动——划独木舟、穿越峡谷或登山——参与者都要学会团队合作,在不可避免的高潮和低谷中互相支持,始终把风险管理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些旅行的教育宗旨与是培养个人品质。


凯勒特和德尔用双管齐下的方法调查了荒野项目造成的影响。首先,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访谈和观察,研究了青少年在经历此类项目前夕、项目刚刚结束之后以及6个月以后的反馈信息。其次,他们考察了更长远的效果,研究涉及那些在过去25年中参与过这三种荒野体验之一的成年人。


绝大多数参与者表示,参加荒野项目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多年以后,他们报告称,这些经历对他们的个性发展产生了连锁反应。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反而似乎在不断加深,因为受访者称,这些经历增强了自信以及他们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66%~75%的受访者表示其自尊感、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持续增长。绝大多数人声称,他们的荒野探险经历使他们更加尊重和欣赏大自然。


当然,并非所有反馈都这样热情洋溢。对于那些先前毫无户外活动经验的年轻人,我们必须特别谨慎。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更为渐进式的策略往往收效最佳:可以让个体先通过徒步旅行和宿营之类的活动获得一些经验和信心。


然而,绝大多数项目参与者都给出了始终如一的积极反馈,这说明了荒野的力量。在童年早期和中期,本地的和熟悉的事物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但对于青少年而言,野生的和不熟悉的事物往往能激发他们深刻的共鸣。高强度的荒野之旅是关于类固醇的体验式教育,其课程不仅包括外部的大自然世界,而且涵盖了社会互动和自我的内在世界,而这正是青少年大脑茁壮成长的基础。


青少年的核心日常训练


别忘了大自然联系的核心日常训练。不管你所指导的青少年是冒险新手还是老手,保持这些日常训练都是必要的,包括定期的大自然体验(漫游、蹲点观察等)、讲述一天的故事,以及提问。另外,要记住,就像指导童年中期的孩子一样,有时候,父母并不是合适的提问者!


所以,要试着让那些对青少年和大自然充满热情的人参与进来。如果你本人并没有兴趣与大自然建立深层联系,但你仍希望身边的青少年能拥有这种联系,那就考虑找一位导师,让他帮助孩子与大自然建立更深厚的联系。像“荒野意识学校”这样的组织或许可以帮助你在当地找到一位导师。




结语



童年各个阶段与大自然联系最关键的三大主题:体验(experience)、指导(mentoring)和理解(understanding),这三个元素适用于童年的所有阶段,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童年早期的任务是与家庭缔结纽带、培养对大自然的同理心,童年中期的任务是与地球缔结纽带,那么青春期的任务就是与自我缔结纽带,而大自然则为举行富有挑战性的通过仪式提供了环境和机会。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与孩子重回自然》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你有“恋地情结”吗?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斯科特·D.桑普森

《与孩子重回自然》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4月26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彭凯平:如何给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 《生命·成长》第二季(第十期)


陈海贤:你要的答案,并不在你的头脑里


职场女性处境如何?

一诺:女性是“八爪鱼”一样的存在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